共有3条评论,有3人参与

宁九林 2016-12-11 23:36

谢谢分享!

回复(0)

那孜古丽·那扎尔别克 2016-11-24 01:01

<p style="text-indent:21pt;" class="MsoNormal">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span>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span> </p> <p style="text-indent:21pt;" class="MsoNormal">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span>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可以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因为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中,能够让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适时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获得一些学习情境,通过观察研究而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span>“圆柱与圆锥”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数学教材上知识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圆柱的体积公式和圆柱的表面积公式等,这些抽象的数学理论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节实践课,给学生准备一些具体的圆柱与圆锥模型或实物,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图形来学习和记忆数学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其数学思维能</span> </p>

回复(0)

汤清洋 2016-11-23 04:07

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回复(0)

共 3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