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5条评论,有4人参与

余奋昌 2017-05-15 20:50

<span style="font-family:微软雅黑;line-height:26px;background-color:#FFFFFF;">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反思的源泉,也是教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提高的。</span>

回复(0)

赖忠文 2017-05-15 18:04

<span style="color:#3E3A39;font-family:Arial;font-size:14px;line-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FFFFF;">培养数学教学能力反思能力.</span>

回复(0)

余增明 2017-05-14 14:58

总结到位,现代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会反思,总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

回复(0)

赖忠文 2017-05-14 07:28

&nbsp; &nbsp; &nbsp; 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回复(0)

罗宏虎 2017-05-12 18:58

<div class="content" style="color:#000000;margin:0px auto 20px;"> <p style="text-indent:30px;"> 教师反思能力要从提高自我意识、加强理论修养、丰富教学实践以及开展反思实践等几个方面培养。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一、自我意识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意识,是从外部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能力,它是意识的一个方面,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心理学家把自我分成两种,一种是具有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我,另一种是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反思就是前一种自我对后一种自我的观察。所以自我意识与反思是相辅相成的,反思的过程中,个体就处在自我意识中了。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自我意识是认识自我、探究自我的条件,它使教师不仅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并且能够为将来做出计划。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他就会越有活力,越有主动性,越能够从其他人那里获得智慧并且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增强自我意识就是增强了自我的体验,即意识到这个行动中的个体是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主体。自我意识越弱,个体就越会受那些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推动。正是这种人在意识中理智地发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的“自塑”能力,把个体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在意识中联接起来,不仅使人的已有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而且使自己意识到的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二、理论修养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反思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一个问题的存在,就说明在教师已有的知识和当前现状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空白,从而使已有知识和当前现状之间不能构成一条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的知识链条。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能够使已有知识与当前现状联结起来的中间环节。寻求这种中间环节的方法有两条,一是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同化当前的现状,二是通过创造性活动去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是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基本要求。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即使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也会是“存在着的无”,而且即使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无法正确地理解和解决。不仅如此,由于反思是以教师已有的理论作为支持系统的,理论是教师反思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对照标准,所以标准越宽,思路越多向,反思越准确,看问题也就越客观。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教师如果要深刻地理解教学,就必须全面地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除了阅读专业类的书籍之外,必须对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各种各样的著作有所涉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宽泛的文化领域,各门类的著作无不包含着教育的智慧。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最起码的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时候,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教师。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三、教学实践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反思的源泉,也是教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提高的。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将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和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和领悟,那么教育理论就无法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也就很难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素质。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给教师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在不断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反思能力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正是在教育实践中对自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的不断的思考,对教育活动的不断的追问,才有了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反思与教学实践是相互渗透的,反思中有教学实践的成分,教学实践中也有反思的成分。离开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反思的结论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预期的结果,就证明这种反思过程是符合教学的规律性的,就会强化教师的再反思,提高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正确性。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四、反思实践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在反思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的。教师的反思能力随着反思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发展和提高,不经过训练的反思,视角狭隘,结果不一定准确。教师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如通过反思日志、教师叙事、行动研究等方式进行反思实践活动。 </p> <p style="text-indent:30px;"> 总之,反思是一种更好地理解现实的勇敢和努力。反思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现存的惯例和信念,是对自己过去的价值观及行为的否定,这对于成长中的个体来说是具有威胁性的。但反思与知识融合在一起,使教师永远处在追求之中,生活在教育体验和生活体验之中,它使教师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活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事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坚定的目光。 </p> </div>

回复(0)

共 5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